財聯社(鄭州,記者 王平安)訊,因跨界并購呵爾醫療、三濟生物和晶能生物,涉足腫瘤早期診斷、分子診斷、基因測序行業,新開源(300109,股吧)(300109,SZ)成為2015年“妖股”,一年上漲近9倍。不過,三家子公司踩線完成2015-2018年業績對賭后,2019年開始業績下滑,至2020年中報,已有兩家陷入虧損,一家微利。
對于收購產生的大額商譽是否會在2020年進行減值,新開源公司人士表示:“會計師已在審計,不清楚是否減值!绷碛袝嫀熣J為,如果產生商譽的資產未按計劃實現增長,新開源存在減值可能,但也不排除公司極有信心,不做減值的可能性。
三子公司業績變臉
2014年底,新開源曾因跨界并購成為炙手可熱的“妖股”。
2014年11月24日晚間,新開源公布重組方案,公司以13.20元/股對價向特定對象發行股份收購武漢呵爾醫療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文中簡稱“呵爾醫療”)、長沙三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文中簡稱“三濟生物”)和晶能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文中簡稱“晶能生物”)全部股份,交易對價達5.43億元。呵爾醫療、三濟生物和晶能生物全部股權預估值分別為2.6億元、2億元和8320萬元,增值率分別達1393.90%、889.66%和1238%
彼時,新開源主要從事PVP產品、PVME/MA等高分子聚合物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屬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產品應用于日用化工、醫藥、釀酒和飲料、顏料涂料、紡織、造紙等領域。重組方案介紹,呵爾醫療從事腫瘤早期診斷業務,在腫瘤早期診斷的細分領域具有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領先的行業地位;三濟生物主要從事分子診斷業務,分子診斷是體外診斷的重要領域之一;晶能生物則主要從事基因測序技術服務。
跨界并購呵爾醫療、三濟生物與晶能生物后,新開源涉足腫瘤早期診斷、分子診斷、基因測序行業。因此,新開源迅速走出“妖股”行情,重組公告發布次日,新開源自前一交易日收盤價10.62元開始,連續7個交易漲停,此后于2015年6月3日震蕩上行至91.61元后觸頂回落,半年漲幅862.62%。
高估值收購時,新開源收購的三家子公司分別設定了2015-2018年業績承諾,承諾期內,三家子均為踩線達標,且每家公司在四年內均有一年未達標。
值得注意的是,2015-2018年業績承諾期過后,三家子公司業績集體“變臉”。呵爾醫療2019年凈利潤為3003.98萬元,同比微幅下滑,但2020年上半年業績大幅下滑后陷入虧損;三濟生物2019年利潤腰斬,2020年上半年出現較大幅度虧損;晶能生物2019年業績下滑,2020年上半年微幅盈利38.38萬元。
大額商譽存隱憂
在高溢價收購時,新開源也產生了大額商譽。自2014年底收購三家子公司至今,新開源并未進行商譽減值,截至2020年6月,因收購呵爾醫療、三濟生物與晶能生物,新開源形成商譽分別為2.16億元、1.65億元、6115.03萬元,總計4.42億元。
關于該部分商譽是否會在今年年底進行減值,新開源公司人士表示:“會計師已經在審計了,估計很快會有結果,具體是否減值,還要看審計情況!
對此,某會計師認為:“商譽來自收購溢價,是否減值取決收購標的是否仍按計劃發展,如果出現負面變化,是需要減值的,如果公司認為變化是短期的,長期仍有信心,也可以不減值。新開源這三家公司是否減值,從跡象上看,是有減值的可能的,但也不排除公司認為疫情之類的短期因素影響了短期業績,對子公司的長期發展極有信心,不做減值!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0年半年報,新開源商譽賬面原值為21.55億元,當期總資產為42.07億元,商譽占總資產比例為51.22%。在21.55億元商譽中,2019年收購的BV公司100%股權,形成17.13億商譽,占總商譽的79.49%。
據悉,BV公司位于美國舊金山灣區,是一家從事生命科學研究試劑的研發、生產、銷售并提供藥物篩選評估服務的生物科技公司,專注于疾病的病因、病理及新藥的藥效、藥理研究,主要產品包括生物分析試劑盒、蛋白與酶、抗體等。新開源認為,收購BV公司后,將為晶能生物的基因測序業務提供支撐。
太平洋證券研報顯示,2016年與2017年1-9月,BV公司凈利潤分別為1083、920萬美元,財務報告顯示,2019年7-12月,BV公司營業收入為1.04億元,凈利潤為4051.79萬元。
對于BV公司的經營情況,知情人士表示:“BV公司2020年業務情況良好,全年收入或增長一兩成左右!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